2003年6月8日 星期日

人文生態與環境倫理

這一整個學期上課下來,每一堂課都帶給我許多的省思與感觸,一開始上全球環境 問題時,心情真的感受到沉重,雖然提到的問題都是時有耳聞的,新聞報導有時也會進 行相關的報導,但通常都是關切一下,事後便又為人所淡忘,這樣一時的報導,給我的 感受都只是片面的,新聞不再關切後,我也跟著人們一樣淡忘,彷彿問題已經解決了。

但是第一次的上課便將全球的環境問題同時擺在我們面前,才讓我深刻的體會,體會到 這些問題並沒有被解決,一直存在,而且是同時存在。這些問題一直在我們的周遭發生 ,而我們卻渾然無覺。我們的確活在幸福的年代,活在這樣的社會中,重視個體的獨特 性,重視自我實現,一個注重人本的社會。我們注重人的價值,重視自我價值的實現, 但卻忽略了除了人以外的其他價值,自然環境的價值並不低於人,從接觸這堂課開始, 我開始思索這樣的問題。

陳民本教授在講述全球環境變遷時,我聽完之後,便覺憂心忡忡,但也只能憂心忡 忡,因為那是整體環境的問題,實在不是我們個人所能影響的,要讓全球環境不再惡化 下去,只有全體人類能夠體認到,且親自去改變自己的行為,說實在,這不太可能啊, 至少短期內不可能。

但是在聽了趙榮台教授講的生物多樣性和張尊國教授講的工程與環 境倫理之後,我體會到我們也有能作的事情。有工業一定會有汙染,但是現在的工業社 會不可能倒回到以前的社會了,人類建立了高度的文明,要從文明再回歸自然也不可能 了,畢竟文明也帶來了純粹自然所沒有的好處。而這兩堂課所講述的自然與文明如何並 存,的確讓我有了許多不同的新想法。人類勢必得使用生物多樣性,但以往是對生物多 樣性的濫用,而使得生物多樣性減少了,但是現在人們愈來愈體認到生物多樣性的價值 ,而有了生物多樣性公約,人們開始思索如何使用生物多樣性,而不會破壞生物多樣性 ,可以在人本與自然為本之中找到一個平衡點。

以往我對於以科技去破壞自然生態的平衡,去控制自然,便感到不認同,但是似乎 也很難找到其他方式來改進人類的生活。但是張尊國教授所說的,讓我知道原來還有這 樣的路可以走,科技拿來順天時,量地利,則用力少而成功多,這才是我們該走的路。 都江堰是2000多年前的工程了,但如今卻還能正常運作,且不需要人工控制,水量便會 自行控制,我們祖先就有這樣的智慧,也替科技和自然的和諧並存提供最佳的典範。

工程可以兼顧自然生態,其實我們不也該想想我們所擔任的職業,我們的行為不都有可能 直接、間接與自然接觸。我們要思索在自然和人文接觸時,如何利用我們的專業去協調 兩方,使兩方都能有所受益。由於我本身是學企管的,朱傑生博士所講述的企業永續經營與環境倫理,不啻是給 我一個參考—企業該如何為環境及社會盡一份心力。

汪中和教授所說的台灣河川環境和 地下水,也會讓我產生切身的體會,畢竟大家多多少少都有去河邊玩過,有美麗的河川 ,也有不適人類遊玩的河川,河水讓我們有親近大自然的感受。河川是大地的血脈,水 沒有了,留著土地還有什麼用?的確,河川消失了,將只能成為我們心中美好的對自然 的回憶,而且也會留下無限的感嘆。

人們在著重於經濟的發展,常常就盡情地破壞了環境,《台灣特有種寫真-我們姓台 灣》是一本介紹台灣特有種動植物的書,看過之後才讓我訝異,原來台灣特有種生物竟然 多達數萬種,但是隨著人類的開發,有許多都瀕臨絕種,裡頭也有趙榮台教授提到的台 灣萍蓬草,教授戲稱台灣人真厲害,台灣萍蓬草原本可以說是野外隨處可見的雜草喔, 生長力很強,結果台灣人竟然可以讓雜草落到瀕臨絕種的地步。玩笑話卻又帶點悲哀。 書中另外也有提到台灣的淡水蟹,一種名叫台灣束腰蟹的特有種,也是棲地遭到破壞, 落到只能存活在都市的公園水池中的悲慘地步。另外,其中一名研究者也自白說以前曾 經為了研究如何分辨兩種不同的淡水蟹,而將一隻抱幼(淡水蟹多數會讓已經孵化的幼 蟹躲在母蟹身上,等長大後再各自獨立,稱為抱幼)的母蟹活生生浸在酒精中,不止母 蟹在酒精中掙扎,懷中四十隻幼蟹也從母蟹體內跑出,就這樣掙扎到死為止,如今他也 對當初的自己感到後悔。讓我想到,人們不管是為了經濟價值,還是知識價值,往往為 了追求單一價值而忽略掉許多其他價值的重要性。我們該培養的,不是追求銀河中一顆 閃耀而過的流星,而是去懂得欣賞繁星一同閃耀的美。